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财经 >

哈啰入局“网约车”但不做网约车 健康的盈利模式仍是一大难点

北京晨报网 | 2018-10-24 10:31:55

10月19日,哈啰出行宣布正式接入嘀嗒出行、首汽约车平台,在北京、杭州等全国81个城市同步上线出租车打车业务,用户可通过哈啰出行APP或支付宝小程序,实现网约出租车服务。从单车到打车,升级更名后的哈啰在出行领域的布局终于被全盘托出。只是相比起我们熟知的网约车平台,哈啰显得更“轻”,轻的不需要招募司机,也不需要申请资质。新玩法之下,网约车市场格局又将如何变化?

哈啰入局“网约车”,但不做网约车

更新后的哈啰出行APP,在单车、助力车之外,新增了打车标签。目前,通过与嘀嗒出行、首汽约车的合作,用户可以通过哈啰出行APP预约出租车服务。需要注明的是,用户所预约到的出租车均来自合作平台。

北京晨报记者分别于早、中、晚三个时段尝试了哈啰出行的打车服务,三位司机均表示是由嘀嗒出行派单,对于所提及的哈啰出行并不了解。而整个行程中的路线、导航以及收费提示均在嘀嗒出行APP中显示。在付费时,付款方与收款方也分别在两个软件中进行。

根据哈啰出行对此次打车服务的解释,哈啰更多充当了出行服务供求双方之间的平台。从嘀嗒到首汽,依照这一模式,哈啰出行的平台也将接入越来越多的“供应商”。

事实上,这种模式并非个例。同属阿里系的高德地图早早便从地图服务延伸出了打车服务经营。在北京晨报记者搜索前往目的地的方式时,选择打车前往后,高德地图的界面下端显示了出租车、经济、舒适等5种约车车型选项。而在不同车型服务下则包含首汽、滴滴、嘀嗒、曹操专车等多个出行平台选择,如商务类的AA租车、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出租车类首约出租车、滴滴出租车以及嘀嗒出租车。

在一篇来自蓝鲸TMT的报道中,哈啰出行方面曾提到并不是自己做网约车,而是只接入有资质的合作伙伴。虽然入了“网约车”的局,但目前哈啰出行的玩法显然不同。

选对了时机和方法,但盈利依然不清晰

自2016年8月滴滴与优步中国合并以来,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格局基本延续至今。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品牌知名度上,滴滴几乎成为了网约车的“代表”。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5月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截至2018年5月,网约车APP市场渗透率为16.9%,用户规模达1.85亿。其中,滴滴出行依靠专车、快车、出租车、顺风车等多种出行服务,在网约车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其中,滴滴出行APP5月月活数达9191万,APP市场渗透率为13.82%。

滴滴加速壮大的路上少不了批评与指责,这些负面新闻也在今年8月达到了峰值。8月31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决定将于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滴滴无疑成为此轮监管活动中的目光焦点。历经一个月的“整治”,滴滴带着新的安全措施、安全规定归来,网约车市场也重新按下了前进键。而选择此时“入局”,对于哈啰出行确实算的上一个好时机。一方面,滴滴依旧留有“阵痛”,而网约车行业整体也将面临更严峻的审查、管理。另一方面,此前曾主动挑起网约车补贴大战的美团,因筹备上市事项,网约车业务也随即中止。

相比之下,哈啰出行用“出租车接口”的身份入局,也将监管、资质、牌照等一系列“伤脑筋”问题避开。快车、专车面临无证或不合规车辆及人员的清退问题,而顺风车又正处于舆论中心,安全合法的出租车倒成为了“潜力股”。而选择嘀嗒出行的合作,哈啰无疑是看中了出租车司机的资源。

今年年初,嘀嗒拼车品牌正式升级为嘀嗒出行,并公开了出租车司机相关数据:认证出租车司机达18万人,新增长司机占平台60%,车辆达14.2万辆,在已开通6个城市的出租车总量中占比超过70%。

即便如此,对于包括哈啰出行、嘀嗒出行在内的整个网约车市场,健康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一大难点。在分别对使用滴滴的快车、出租车以及嘀嗒的出租车司机采访后,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平台对出租车司机并不抽成,而在快车端,滴滴抽成比例约为20%。相比之下,仅依靠出租车服务,出行平台盈利依旧艰难。

在此次合作中,哈啰出行方面表示将设立专职客服,全程跟踪、协调用户纠纷事宜,同时也提到运维管理、大数据、AI算法等系统赋能方式。虽然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但效果如何也仍需时间检验。

已有独立平台,打车“服务中介”价值何在

当北京晨报记者用同一账号分别登录哈啰出行与嘀嗒出行客户端时,虽然绑定同一手机号,但二者的行程、客户信息并不共享。而在支付手段上,嘀嗒出行支持微信支付、哈啰出行则支持支付宝支付,两者虽然是合作关系,但本质上依然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对于哈啰出行来说,急需的是单车业务之外的新增长点。虽然相比前途不明的ofo与已被收购的摩拜,哈啰的单车业务看起来足够健康。但久居三四线城市市场,加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对单车新增投放量的控制,哈啰单车依旧顶着“行业老三”的称号。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监测报告》,在5月共享单车移动端应用活跃人数表现上,ofo与摩拜分别以2937万与2526万占据头部,而哈啰单车月活数仅为529万。

9月17日,哈罗单车宣布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哈啰出行”。其业务也由单一的共享单车拓展到哈罗助力车和汽车等综合业务。事实上,模式联动与多元化的策略在共享单车领域早有案例。2017年,摩拜曾先后接入首汽约车专车、嘀嗒出行拼车服务,在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落地网约车服务,模式也与今天哈啰相似。而在被美团收购后,摩拜旗下的打车服务便“销声匿迹”。联系到美团自身在网约车市场的尝试,似乎被收购的摩拜也的确没有继续发力打车服务的必要。

依靠疯狂的补贴,美团打车确实曾“伤”到了滴滴。自3月 21 日在上海上线以来,据美团官方宣传,美团打车上线当日订单超过 15 万单,上线三日占领当地超过 30% 的市场份额。而对于哈啰出行来说,若想依靠同样的方式刺激用户,达到流量快速增长,其背后的蚂蚁金服、阿里也将再次投入高昂的成本。不过,目前哈啰出行暂时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意向。

对于嘀嗒拼车、首汽约车等出行平台,哈啰自身的用户导入自然是流量的来源,而或许更为被看重的,是其背后支付宝以及阿里的出行生态的潜在可能。(记者 张晓莉 张羽)

关键词: 中国观察家网 财经

媒体焦点